【2024-06-27】
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期间强调,要从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入手,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,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,加强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我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“一号改革工程”的牵引性抓手。
近日,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“浙里改”推介分享杭州“创新探索市场解纷新机制,不断拓宽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新途径”的经验做法,称这是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创新性举措、突破性抓手、标志性成果,推动改革由破题起势转为整体成势。
杭州市
创新探索市场解纷新机制
不断拓宽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新途径
杭州市聚焦商事纠纷量大面广、司法资源捉襟见肘、专业力量亟待盘活、社会主体未成合力等问题,创新探索以律师调解、社会组织调解为主的市场化解纷机制,发挥专业调解优势,促进纠纷前端化解。截至2023年9月,市场化解纷组织,调解成功4.88万件,调解成功率为34.17%。被最高法院评为“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新成果”。
1
一是坚持党委领导。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统筹,市法院、市司法局具体实施,整合工商联、市监局、住保房管局、贸促会、律协等部门资源,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,形成上下联动、左右协同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二是充实调解力量。组建全国首家律师主体调解组织“杭州律谐调解中心”,在60家律所设立调解室,聘请36名专职律师调解员、1100余名兼职律师调解员,吸纳15家民办非企业特邀调解组织和500余名特邀调解员。
三是健全司法保障。构建全链路保障体系,针对群体性、类型化纠纷制作发布示范判决、典型案例;常态化开展法官调解指导、业务培训;及时对达成的调解协议予以确认,保障调解协议效力。
2
一是前端引导。推进社会专业调解组织与浙江证券业协会、保险公司、物业公司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,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消灭在萌芽。如在某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赔偿系列纠纷中,专业律师调解主动参与,仅2个月化解50余件案件。
二是准确分流。立案前,引导行业主管部门、社会治理中心、镇街、村社将买卖合同、金融借款、知识产权等48项涉企涉外纠纷分流至市场化调解组织,鼓励市场化解纷组织承接政府购买调解服务项目。
三是优化平台。发挥数智优势,依托“浙江解纷码”“知识产权·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”实现数字化管理;依托369家共享法庭为50余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,试点期间,市场化解纷平均用时为22天、平均缩短16天。
3
一是构建基础规范体系。市法院、司法局、律协联合出台试点工作方案及工作细则等文件,细化23项机制,对案件来源、分流规则、组织培育等方面予以规范。
二是探索经费保障机制。区分自行接收、引导调解、类型化及疑难纠纷化解三类,建立与主体专业能力、调解服务付出、调解效果相匹配的收费机制,试点以来市场化解纷组织共收取调解费约3199.2万元。
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管理。制定调解员回避规则、考核办法和追责机制,推动形成行业共识。发挥引领作用,协调6家社会调解组织形成调解联盟,率先制定联盟自律承诺书、调解规范,不断强化行业整体内部自律。
来源:浙里改
声明: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意在传播行业信息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